寻陆鸿渐不遇
皎然〔唐代〕
移家虽带郭,野径入桑麻。
近种篱边菊,秋来未著花。
扣门无犬吠,欲去问西家。
报道山中去,归时每日斜。(归时 一作:归来)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,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。
篱笆边的菊花应该是近期才种上的,所以虽然到了秋天,还未曾开花。
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,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。
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,归来时怕是要黄昏时分了。
注释
陆鸿渐:名羽,终生不仕,隐居在苕溪(今浙江湖州境内),以擅长品茶著名,著有《茶经》一书,被后人奉为“茶圣”、“茶神”。
虽:一作“唯”。带:近。郭:外城,泛指城墙。
篱边菊:语出陶渊明《饮酒》诗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
著花:开花。
扣门:敲门。
西
赏析
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。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。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,如种养桑麻菊花,邀游山林等,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。全诗有乘兴而来,兴尽而返的情趣,语言朴实自然,不加雕饰,流畅潇洒。
“移家虽带郭,野径入桑麻。”是说陆羽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,乡间的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。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,但已很幽静,沿着野外小径,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。开始两句,颇有晋陶渊明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的隐士风格。
“近种篱边菊,秋来未著花。”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,自然平淡。陆羽住宅外的菊花,大概是迁来以后刚刚才种上的,所
创作背景
陆鸿渐就是陆羽,是皎然的好友,终生不仕,隐居在苕溪(今浙江湖州境内),以擅长品茶著名。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,皎然过访不遇所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萧涤非 等·唐诗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
简析
《寻陆鸿渐不遇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此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。前半部分通过对陆羽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景物的描写,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;后半部分通过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,侧面烘托了陆羽的潇洒疏放。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、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,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,表现出乘兴而来、兴尽而返的情趣,亦赞美了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之襟怀气度。全诗语言朴实,层次分明,音调和谐。
皎然
僧皎然,生卒年不详。俗姓谢,字清昼,湖州(浙江吴兴)人,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,唐代著名诗人、茶僧,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,在文学、佛学、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。与颜真卿、灵澈、陆羽等和诗,现存皎然470首诗。多为送别酬答之作。情调闲适,语言简淡。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《诗式》。 521篇诗文 19条名句
长干行·其一
李白〔唐代〕
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
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
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
十四为君妇,羞颜未尝开。
低头向暗壁,千唤不一回。
十五始展眉,愿同尘与灰。
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
十六君远行,瞿塘滟滪堆。
五月不可触,猿声天上哀。(猿声 一作:猿鸣)
门前迟行迹,一一生绿苔。(迟 一作:旧)
苔深不能扫,落叶秋风早。
八月蝴蝶来,双飞西园草。(蝴蝶来 一作:蝴蝶黄)
感此伤妾心,坐愁红颜老。
早晚下三巴,预将书报家。
相迎不道远,直至长风沙。
调张籍
韩愈〔唐代〕
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
不知群儿愚,那用故谤伤。
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!
伊我生其后,举颈遥相望。
夜梦多见之,昼思反微茫。
徒观斧凿痕,不瞩治水航。
想当施手时,巨刃磨天扬。
垠崖划崩豁,乾坤摆雷硠。
唯此两夫子,家居率荒凉。
帝欲长吟哦,故遣起且僵。
翦翎送笼中,使看百鸟翔。
平生千万篇,金薤垂琳琅。
仙官敕六丁,雷电下取将。
流落人间者,太山一毫芒。
我愿生两翅,捕逐出八荒。
精诚忽交通,百怪入我肠。
刺手拔鲸牙,举瓢酌天浆。
腾身跨汗漫,不著织女襄。
顾语地上友,经营无太忙。
乞君飞霞佩,与我高颉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