匈奴歌
佚名〔两汉〕
失我焉支山,令我妇女无颜色。
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失去了焉支山,我们放牧困难,生活贫困,妇女们因过着穷苦的日子都没有好的容颜。
失去了祁连山,使我们丧失了良好的牧场,牲畜不能繁殖。我们是多么凄伤啊!
注释
焉支山:又称胭脂山、燕支山、删丹山、大黄山、青松山、瑞兽山,在今甘肃西部,张掖市山丹县。
妇女无颜色:妇女因生活贫困而无好的容颜。
使我六畜不蕃息:指丧失了良好的牧场,不能繁殖牲畜。
简析
《匈奴歌》是汉代匈奴人创作的一首歌谣,他们失去家乡,悲伤而作此歌。《匈奴歌》仅四句二十四个字,用粗线条勾勒出匈奴人民失去领地的困苦生活,以哀婉的语调,表达了匈奴族人民对故土、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,可谓千古绝唱,读罢令人感慨不已。
创作背景
汉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春,夏,霍去病曾两次征讨匈奴,第一次过焉支山一千多里,第二次攻入祁遵山。《匈奴歌》的创作,当在这两次征战之后不久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李剑,刘道英·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 全译本:青岛人民出版社,2004
侍太子坐诗
曹植〔两汉〕
白日曜青春,时雨静飞尘。
寒冰辟炎景,凉风飘我身。
清醴盈金觞,肴馔纵横陈。
齐人进奇乐,歌者出西秦。
翩翩我公子,机巧忽若神。
愚公之谷
《说苑》〔两汉〕
齐桓公出猎,逐鹿而走,入山谷之中,见一老公而问之曰:“是为何谷?”对曰:“为愚公之谷。”桓公曰:“何故?”对曰:“以臣名之。”桓公曰:“今视公之仪状,非愚人也,何为以公名?”对曰:“臣请陈之,臣故畜牸牛,生子而大,卖之而买驹,少年曰:‘牛不能生马。’遂持驹去。傍邻闻之,以臣为愚,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。”桓公曰:“公诚愚矣!夫何为而与之?”桓公遂归。
明日朝,以告管仲,管仲正衿再拜曰:“此夷吾之过也。使尧在上,咎繇为理,安有取人之驹者乎?若有见暴如是叟者,又必不与也,公知狱讼之不正,故与之耳,请退而修政。”孔子曰:“弟子记之,桓公,霸君也;管仲,贤佐也;犹有以智为愚者也,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。”
杂诗七首·其一
曹植〔两汉〕
高台多悲风,朝日照北林。
之子在万里,江湖迥且深。
方舟安可极,离思故难任!
孤雁飞南游,过庭长哀吟。
翘思慕远人,愿欲托遗音。
形影忽不见,翩翩伤我心。